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杨静)看到二维码扫一扫, 看到好东西在朋友圈分享一下,这样的生活方式,早已成为80、90后的主流。但也有不法分子盯上这些漏洞,利用如今最“潮”的交流手段,进行诈骗。
购物清单二维码,“扫一扫”后钱没了
记者日前从支付宝获悉了一个案例。王小姐是一个淘宝男装的卖家,前几天来了一位“大买家”说要买多件衣服,还“热情”地要加王小姐微信,并称要把购物清单从微信上发过来。随后王小姐收到了一张二维码图片,并按照对方的提示,打开微信‘扫一扫’,出现了一个“淘宝宝贝分享清单”的apk文件,使用前要求授权安装。买家说这是微信看图片的插件,安装后就可看到购物清单了。谁知道此后王小姐的支付宝资金却莫名被盗。原来,整个过程中,造成王小姐产生资金损失的源头,就是这个二维码。 防骗网 www.315rex.com
点击了骗子的链接并安装了链接里的手机木马文件后,王小姐手机就被植入一个潜伏的木马程序,会获取王小姐手机上的应用账号、密码以及其他个人隐私信息。这样的情况下,相当于王小姐的手机已经被不法分子控制了,最终造成损失。
支付宝方面表示,支付宝的资金安全由平安保险全额承保,发生被盗会由平安保险全额赔付。王小姐的损失已经由平安保险给予赔付。同时提醒消费者,千万不要“逢码就扫”,一定要用旺旺进行沟通交流,如果买家跳出购物网站的标准流程,要求通过微信等渠道发送二维码或“商品链接”、“商品图片”,特别是以.apk为后缀的“图片”,有非常大的可能会是诈骗行为。
微信朋友圈诈骗,当心被“宰熟”
此外,利用朋友圈也发生了多起新型诈骗。就在11月29日,鼓楼公安分局宣布近日又成功侦破了一起通过微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缴获假冒名牌皮包、手表、首饰等400余件,涉案价值3000万元。福建平潭人高某在其男友帮助下,通过微信熟人介绍的方式进行交易。涉案物品从皮包、皮带到手表、首饰,涉嫌假冒的高档品牌达数十种之多。
最近无锡工商也发布提示,微信代购存在风险,消费者购买贵重奢侈品应尽量选择正规渠道。据了解,目前进行“微信代购”的账号多是以个人名义注册,由于微信尚未实行实名制,这些注册信息存在作假的可能性。很多人之所以相信微信平台,就是因为朋友圈都是熟人,不是朋友就是朋友的朋友,所以更容易让人迷惑,被“宰熟”。
不少人还编造海外留学生、空姐等虚假身份来增加“代购”的可信度。一旦遇上售后服务甚至诈骗等纠纷时,消费者甚至难以找到经营者本人,消费维权更加无从谈起。
腾讯微信团队表示,如发现个别人利用朋友圈做假货广告,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今后一旦发现某些账号存在违规行为,腾讯将视行为情节给予封号、警告等处理。 防骗网 www.315rex.com
本站内容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更正。
发表自: 互联网